10月6日19时,忻州中雨,火车站前的公交车站牌处挤着不少等车的市民,天气微凉,大家都裹紧衣服,撑着雨伞,侧身望着公交车驶来的方向。不多时,101路公交车如期而至,停靠在站牌处,市民们纷纷收起手中的雨伞走向车门处,这时才发现公交车车身距站牌边的马路牙子有一点距离,而路边恰有着快要没过鞋的积水,大家需要跨一步才能乘上公交车。轮到一个小姑娘上车时,她忽然闪了一下身子,在周围人的帮扶下,她并没有摔倒,但是两只脚都踩到了水里,鞋子基本已经湿了。只见她口中谩骂着什么,重新上了公交车,站在车门的上车处狠狠地向后甩了好几次鞋上的雨水,完全不顾将水甩到后面排队上车的乘客身上。
公交车平稳驶开后,这个小姑娘还在车上大声吵嚷,从她的言语中,记者得知,原来她是抱怨在她之前上车的乘客行动缓慢,影响到她上车,害她差点儿摔倒,还把鞋都弄湿了。她口中的“罪魁祸首”也好,被她甩一身雨水的乘客也罢,整个事情全程都没有其他人与她搭话,这也使这个小风波更像是一场只有她自己出演的闹剧。
忻州城区自创卫以来,无论是市容市貌还是市民的个人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粉刷一新的墙壁、时时整洁的街道、市民对创卫的参与和支持,无不显示着创卫为这座城市带来的改变。但仍有一些人,可能因为情绪,可能因为不在意,生分了与这座城市的关系,拉远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就像上文中的小姑娘一样,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将她的素质掉一地,而“素质”不仅是个人,也是忻州,因为我们都生于斯长于斯,有着共同的名字——忻州人。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捡”起自己的素质,也是为我们的城市增一分荣光和温暖。(实习记者 许 净)
(责任编辑: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