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民生>>正文
读书不能“替代”
2016年08月22日 11时32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王 阳

初次接触“替人读书”这几个字眼,觉得非常诧异,难道现在的科技已经发达到能替人读书了吗?深入了解后,发现确实是有能够帮助现代人快速阅读、节约时间的“神器”存在。这些产品或者软件的出现让我们不禁反思:读书这件事,真的可以被简化、被替代吗?

“替人读书”这一趋势目前来看势头不小,因为它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即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很受一些人的青睐。但是也有不少人不看好甚至是抨击“替人读书”这一现象,认为长期依靠别人的读书经验而不亲自实践对增长知识没有帮助。

“替人读书”可以帮人节省一部分时间和精力,让一些晦涩难懂、“大块头”的书变得更加“平易近人”和“精致”,这也是它作为阅读工具来讲最大的优势。但如果它超越了原书籍在读者心中的分量,那就不合适了。阅读是私人化的体验,不能依赖二手经验。别人提供的读书经验只能作为参考资料或者补充。“绝知此事要躬行”,每个人的经验、思维、认知能力都存在差异,因此个体从书中得出的经验是私人的,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甚至有时候可能与原文意思出现严重偏差,单纯地吸收他人的阅读经验是很难全面、细致、客观地理解书籍的,只有自己深入到书籍当中,去阅读,去体会,直接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而不是通过“第三者”的传输,这样得到的才是有用的经验。此外,长期依靠别人的经验获取知识甚至会干扰自身知识、认知体系的完善,很难在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书只有亲自读过才能从中获取宝贵经验,靠别人来把书读薄是无法真正受益的。因此,阅读这件事情,是绝对不能让别人代替的。

打着“替人读书”旗号的手机应用和脱口秀节目只能起到一个引领作用,并不能替代个人阅读,就好像旅行攻略并不能替代人们真正前往目的地旅行一样。就像我们现在读李白的诗,尽管前人做了注解,老师又在课堂上做了解释和导读,但这依旧替代不了自己对原文的阅读和理解,我们必须自己去深入地阅读和思考才能在脑中形成对这首诗的认知。所有的介绍、捕捉和诠释都只是部分,还需要个人将这些部分融入到自身认知系统中。因此,良好的阅读关系应该是建立一本书与读者之间的个人关系,所谓的引领只是提供方向,或者作为拐杖。路还是要自己来走,书还是要自己去读。

“替人读书”这类产品的走红说明二手阅读有一定的存在价值,确实有部分人需要这种“把书读薄”的产品帮助他们尽快理解一些书籍。利用好它们会获得更多、更好的体验,毕竟这些产品的用户服务做得非常不错,内容质量也可圈可点,而市场的力量最终也会做出选择,将它置于准确的位置。真正的读书不是靠这些产品就可以完成的,我们必须花时间去阅读、去学习,下了该下的苦工,才会得到丰收的成果。

(责任编辑:李冬梅)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