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罗热点
苦心经营的游戏账号能否转让?自带流量的抖音账号能否继承?将于2021年1月1日施行的《民法典》对虚拟财产作出明确规定,有关其保护问题再次引发人们热议。《民法典》在总则部分第一百二十七条指出:“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在互联网时代,涉及虚拟财产的纷争屡见不鲜。虚拟财产并不虚无,如何为我们的虚拟财产加把“锁”?连日来,记者对此展开采访。
虚拟不虚无 小账号蕴藏大财富
90后、00后被视为“指尖一族”,对于他们而言,贮藏在手机里的虚拟财产有时甚至比现实货币更为珍贵。手游账号、抖音粉丝、微信公众号……包罗万象的虚拟财产中同样凝结着心血和智慧,对所有者而言意义非凡。
阳泉市民潘颖在某电商平台经营一家服装店铺已五年有余,由于眼光独到、物美价廉,店铺现已达到金冠级别。因近期想要转行,她只能忍痛将店铺转让。潘颖介绍,店铺信誉良好,且有稳定的顾客群体,转让费用相当可观,“店铺的估值大概在8万元左右。”
与之相比,游戏世界里的虚拟财产交易更为频繁。省城资深网游玩家“临风青丝抚”告诉记者,她从事游戏竞技十几年了,最初只是单纯的休闲娱乐,直至近三四年才转入职业战队,正式以此谋生。“我一共有十几个游戏账号,每五个一组进行售卖,其余的小号用于交易游戏里的装备。一个主号可以卖两万多元,小号的价格较低,大概六七千元。”为了确保账号安全售出,她一般通过游戏官方平台进行转让,从不私下买卖,平台会抽取百分之五的手续费,转让结束后卖方与账号将没有任何关系。据她介绍,在电竞圈中,交易游戏账号利润颇丰,专业的工作室售卖一个游戏账号的价格相当于一两个战队的收入,月入十几万元不在话下。
此外,流量本身即是财富。坐拥数十万粉丝的抖音号极易受到广告主的垂青,抖音博主通过在短视频中植入相关广告便可获得不菲的收入。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兴亮表示,虚拟世界在日趋丰富化和多元化的同时,虚拟财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虚拟财产可以应用于许多现实生活场景,这一点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充分印证。而且,虚拟财产可以变现,很多网络平台也积极鼓励用户的购买行为,比如,一些游戏网站引导玩家在装备、皮肤等物品上投入大量的金钱,这些都加速了虚拟财产交易市场的繁荣。
民法典出台 虚拟财产受保护
尽管虚拟财产所涉范围广、门类多,但在《民法典》出台前,虚拟财产保护处于无法可依的困境,平台的漠视、监管的缺失……诸多不确定因素将其推向裸奔的边缘。
“临风青丝抚”表示,“虚拟财产面临的主要安全隐患是被骗、被盗。有些不良玩家利用游戏漏洞钻空子,开外挂,损害了其他玩家的正当权益。”她坦言,由于平台缺乏作为,导致游戏市场鱼龙混杂。
“虚拟财产领域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难题”,刘兴亮指出,一方面,账号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剥离的现象普遍存在。互联网平台在虚拟财产保护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拥有较大的权利,可以从自身利益出发修改用户服务协议。一些平台的条款中明确提出,用户只拥有账号的使用权,所有权归平台所有,因此,对平台进行监督管理势在必行。另一方面,由账号产生的各种收益难以界定。虚拟财产有别于有形财产,很难具体量化;交易过程也不同于实物交付,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隐患。怎样合理合法地完成转让、继承、赠予等各项经济行为,都值得进一步探讨。
“过去,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对个人虚拟财产缺乏有力保护。只有发生盗取或骗取他人账号,盗卖通过人民币充值取得权益或者装备、皮肤、服装等情况时,公安部门会依照诈骗罪或盗窃罪追究盗号者的刑事责任。对于大量存在的游戏账号、社交软件账号及游戏装备等虚拟财产民事交易,并没有法律进行调整。发生纠纷后,通常由游戏运营商及第三方平台协调处理。”山西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电子商务业务委员会主任迟菲表示,虚拟财产的交易已经拓展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全民直播时代的到来,直播账号背后的非实物交易十分活跃且金额巨大,亟待法律保护。此次《民法典》将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写入总则,这在世界范围内都属非常先进的立法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织密“安全网” 多措并举见真招
随着虚拟财产对于生活的深层次渗透,线上线下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让其“落袋为安”的呼声已愈发强烈。如何堵上交易环节的漏洞,为虚拟财产织密“安全网”?
多管齐下方能筑牢“防火墙”。刘兴亮提醒,个人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时刻注意保护账号的安全,防止被盗;监管部门也应与时俱进,督促平台完善交易制度,推动虚拟财产交易规范化,而不能一棍子打死。“临风青丝抚”则强调了平台的责任,“平台应对虚拟财产的保护负主要责任,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相比于事后追讨,事前预防、事中监管更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只有树立坚实的法律屏障,虚拟财产保护才有据可依、有理可循。
“当民事主体的虚拟财产遭到非法侵犯时,法律将提供有力保护。”迟菲表示,《民法典》适应了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回应了网友关切,将虚拟财产正式纳入了法律的保护范畴,这在肯定其法律地位的同时也给予高度的重视,为进一步进行交易、分割、继承等问题提供了法律支持,虚拟财产保护由此站上新的起点。虚拟财产立法任重而道远,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还需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定,包括明确虚拟财产的保护范围,确定权利所有人、权利范围、权利的行使及侵权保护等等。当前,我国对于虚拟财产的立法需求十分迫切,可以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同时借鉴国外相关经验,不断完善其法律体系构建。
迟菲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民法典》作为民事法律层级最高的法律,在总则部分对虚拟财产保护作出了原则规定,奠定了立法基础,为其预留了法律解释的空间,相信有关法律也会逐步出台与完善。本报记者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