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法治频道>>法治>>正文
开车用手机危害不亚酒驾
2016年09月29日 11时08分   法制日报

开车时使用手机,驾驶员的大脑反应速度比酒后驾车时慢30%,发生车祸的风险比正常驾驶时高4倍以上。 专家建议,对于开车使用手机违法行为,可以考虑提高处罚标准,特别是提高对客运驾驶人的处罚力度。同时借助科技力量,利用执法记录仪、电子监控设备及时进行抓拍,固定证据,提升查处率

9月26日上午,安徽省阜南县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名男子在开车过程中打电话,注意力不集中,把路口执勤的交警撞飞;

9月20日10时,天津市滨海新区发生一起车祸,原因是司机边开车边玩手机,导致车辆冲向道边,撞在路边电线杆上,车头挡风玻璃破裂,由于冲击力过大,导致汽油泄漏;

因为司机分心看手机,一对爷孙被撞倒,导致一死一重伤,这是9月19日发生在湖南省长沙市万家丽中路天际岭隧道北口的车祸;

……

这些只是最近几起因司机开车用手机导致的车祸,也只是导致重大后果的事故,还有更多开车用手机的情况。比如,湖北省武汉市“过车拍”智能识别系统今年6月底上线以来,全市共甄别开车打手机违法行为27824起。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丰富多彩的手机应用让许多人对手机“爱不释手”。但是,玩手机也要分场合,一边驾驶车辆一边玩手机就是在拿生命开玩笑。交警部门表示,驾车看手机时,驾驶人的反应时间会比正常情况慢,司机很有可能因走神酿成惨剧,危害性不亚于酒后驾车。

“一瞬间”的事故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对于前几天的一次打车经历,北京市民田乐是这样“总结”的。“无法容忍”的是,出租车司机的行为—— 一边开车一边看电视连续剧。

“司机将手机架在方向盘旁边,手机里放着连续剧,司机时不时就要看几眼。开始我没在意,后来几次急刹车以及红绿灯不及时启动,让我感到了危险。后来,没到地方我就要求下车了,这哪是打车啊,这是在玩命。”田乐至今仍心有余悸。

之所以对开车玩手机这件事情如此重视,是因为田乐的一次经历:

平日开车时,田乐都有打开手机导航的习惯,一般都是按照语音提示出行。今年6月的一次开车出行中,在北京市东城区附近的光明桥附近,由于路况复杂,实在不清楚该怎么走的田乐决定看看手机路况的指示。

“就是这一拿,差点酿成大祸。”田乐告诉记者,当时是行人、自行车以及机动车混行,同时有路口、人行横道以及转盘的复杂路况,“就在我拿起手机的一刹那,路口‘蹿’出一名行人和一辆三轮车,幸亏我只是刚拿起来看了一眼就赶紧看路,要不然肯定撞到人,而对方都已年过花甲”。

在这次经历之前,对于开车玩手机这件事,田乐并不以为然。他曾经认为“人脑是可以多层面运转的”。有了这样的惊吓,田乐才意识到,虽然只是看了一眼手机,就险些酿成大祸。

相较于田乐的经历,很多驾驶人因开车用手机酿成车祸。在河北省邯郸市,一辆电动车和公交车相撞,事故导致一名男子受伤,两车不同程度损坏。

根据监控录像,58路公交车正常行驶时,这辆电动车行驶轨迹渐渐向道路中央偏离,并且驾驶人的左手举着一个白色的东西边看边骑,仔细看,驾驶人手中拿的是一部手机。

在河北省唐山市,一名女子骑着电动车载着两个孩子通过路口,当信号灯为绿灯时,她拿出手机接听电话,信号灯还剩3秒钟时,女子挂断电话,径直骑车通过路口,不料被一辆直行的大货车碾轧。事故导致其中一人当场死亡,另外两人受重伤。

同样在唐山,一名在玉田县打工的27岁男子突然被一辆不明轿车撞飞,肇事轿车趁夜深人静之时逃逸,被撞者在送往医院后因伤势严重抢救无效死亡。事后,肇事司机到玉田交警大队投案自首。据其交代,肇事原因是他在开车过程中玩手机。

满负荷的大脑

驾驶时使用手机为何有如此大的影响?让我们来听听专业人士的回答。

作为交通领域的专职律师,徐伟告诉记者,交通事故的发生主要是人的原因造成的,其中由于驾驶员违法造成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70%。

“有研究表明,驾驶员开车时要通过85%的视觉、14%的听觉、1%的触觉接受车内外的信息。若在驾驶时打手机,驾驶员65%的注意力将转移到谈话内容上。”曾专门研究过手机对驾驶影响的徐伟向记者介绍说,有研究表明,对于人来说,驾驶汽车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同时驾驶员还要密切观察周边的环境,这同样是需要全神贯注的复杂工作。因此,开车时进行两项复杂工作,大脑已经满负荷运转了。

在大脑满负荷运转之下,便会产生下面这组数字:

据交警部门介绍,开车时使用手机,驾驶员的大脑反应速度比酒后驾车时慢30%;开车玩手机发生车祸的风险比正常驾驶时高4倍以上;开车玩手机导致驾驶人注意力下降20%,如果通话内容重要,注意力甚至下降37%;另外,驾驶人在拨打手机时的行车速度比正常状态慢9%,刹车的反应速度比正常状态下慢19%;有实验表明,浏览一条信息大约需要10秒,当汽车以30公里的时速行驶时,10秒就会开出去80多米,再加上反应时间及制动距离,从发现危险到车辆静止,所需的距离就可能超出100米。这短短的10秒钟,足以让多人丧命。

徐伟介绍说,按照目前相关研究人员的测试,驾驶员在驾驶时打手机,负责思维运转和控制语言系统的大脑额叶部分将“超载”。与此同时,开车打手机将会虹吸大脑注意力,导致视觉和听觉出现盲点,使大脑处理信息的效率严重下降,反应速度随之下降,驾驶员无法及时掌握路况和交通信息。

“手机是通过电磁信号接收和发射来传递信息的,而电磁波会对脑细胞的活动造成一定的抑制和破坏,严重时会抑制脑细胞的活动,并且随着通话时间的增长,这种抑制作用会加剧,从而使大脑处于严重抑制状态,特别是低端手机,其危害尤为严重。此时驾驶员对行车环境、行车路线、交通信息等都是被动接受的,以致处在低迷的行车状态中,降低了行车的安全性。”徐伟说,同时,开车时用手机,驾驶员的情绪易受到通话内容的影响,从而产生一定的波动,以致感情冲动,行为反常,“如产生喜悦、满意、舒畅情绪时,反应较快,大脑过于兴奋,可能产生加速、方向盘转幅过大等操作;反之,产生烦恼、郁闷情绪时,大脑兴奋度降低,反应迟缓,操作失误多。情绪的波动、注意力的不集中易引发交通事故”。

多管齐下的良方

记者在街头调查时发现,不少驾驶人有边开车边打电话或玩手机的情况,对于这样的交通违法行为,驾驶人大都不以为然。

在记者街头随机采访的87位驾驶员中,99%的司机拥有手机并随身携带;64%的人表示经常在开车时打手机;34%的人表示偶尔在开车时打手机;仅有2%的人表示从来没有在开车过程中用过手机。

“我后来曾经多次劝阻我的朋友们开车不要玩手机,但大多被认为‘大惊小怪’。甚至有一次,在一个直行路口,开车的朋友用手机打电话,交警进行管理,还被我的那位司机朋友认为‘不近人情’,他的理由是‘自己有业务必须联系,不能耽误,而且是在等红灯’。”田乐向记者回忆说。

“开车玩手机”不仅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同时还是一种违法行为,早已被明令禁止。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规定,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行为的,一次记2分。

不过,交通运输部交通干部管理学院教授张柱庭也坦言,由于受技术和人工两方面的限制,交通管理部门对“开车玩手机”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大,此种现象不能得到有效遏制。长此以往,难免使人产生侥幸心理,条例的规定也就成了“浮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联合其他2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加大对开车使用手机行为的处罚力度,按危险驾驶罪处以刑罚。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入刑仍需谨慎。入刑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打击此种危险行为的力度,但必将增加司法成本的投入。

“可以考虑提高处罚标准。从立法层面可提高记分分值,特别是提高对客运驾驶人的处罚力度。二是借助科技力量,利用执法记录仪、电子监控设备及时进行抓拍,固定证据,提升查处率。”张柱庭建议,还可以开展专项整治,利用阶段性的专项整治营造严管严处氛围,形成震慑力。

徐伟则建议加大对开车玩手机危害性的宣传,将其纳入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之中,开展社会化、持续化、多样化的宣传,提高广大驾驶人的安全意识,形成“开车不接打、不玩手机”的社会共识,鼓励公众对此类交通违法行为及时劝导和制止。同时,在驾驶人培训及审验教育中,通过驾驶人模拟体验驾车拨打手机,让驾驶人切身体会到使用手机对驾驶行为在认知、视觉、听觉、动作等方面的影响及危险性,从而自觉摒弃此类违法行为。

“还可通过车载设备或者手机软件的应用,控制驾驶人在驾车时使用手机。目前,已有自动锁手机软件被研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此类软件技术更加成熟时,将可能被应用在每部手机上,届时将能有效控制驾车玩手机。”徐伟说。(记者 赵丽 实习生 余晨扬)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