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内鬼成侵犯个人信息犯罪重要主体
2016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2100余件,查获公民个人信息500亿余条,抓获犯罪嫌疑人5000余人,其中属于各行业内部人员450余人。
公安部网络技术研发中心主任许剑卓在今天召开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新闻发布会上说,行业内部人员已经成为实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重要主体。造成危害最大的是银行、教育、工商、电信、快递、证券、电商等行业的内部人员泄露所掌握的公民个人信息,公安机关侦破的很多公民个人信息买卖案件中,都可以看到内部人泄密的痕迹。
据介绍,当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形势较为严峻。此类犯罪已经形成完整的利益链,从非法收集、提供窃取、交易、交换等各个环节,不法分子之间分工合作、利益共享,使犯罪进一步扩散蔓延。且此类犯罪已经成为各类犯罪的上游犯罪,不管是敲诈勒索还是电信诈骗,多数是以非法获取个人信息为前提的。
许剑卓说,公安机关将重点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源头,深挖行业内鬼;进一步落实网络服务商的网络安全防护责任,对未按法律要求、未落实相关义务而导致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予以严厉打击;对整个利益链条进行完整打击,包括购买、收售、交易、帮助建立平台、通讯群组等。(记者周斌)
最高法通报7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典型案例 2000万条住宿记录收费查询被判刑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通报7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既有非法出售户籍信息、手机定位、住宿记录等个人信息的案例,也有非法购买学生信息出售牟利的案例,既有利用黑客手段窃取公民个人信息出售牟利的案例,也有非法提供近2000万条住宿记录供他人查询牟利的案例。
微信朋友圈发广告售信息
【基本案情】2016年,邵保明等5人分别以“大叔调查公司”的名义向他人出售公民个人信息。5人通过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出售个人户籍、车辆档案、手机定位、个人征信、旅馆住宿等各类公民个人信息的广告寻找客户,接单后通过微信向上家购买信息或让其他被告人帮忙向上家购买信息后加价出售,每单收取10元至1000余元不等的费用。5人分别获利2.6万元至5000元不等。
【裁判结果】浙江省东阳市人民法院判决认为,邵保明等5名被告人单独或伙同他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其行为均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综合考虑被告人的坦白、退赃等情节,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5名被告人有期徒刑1年3个月至10个月不等,并处相应罚金。
100万条学生信息售价6万
【基本案情】2016年4月,周滨城向他人购买浙江省学生信息193万余条后,将其中100万余条嘉兴、绍兴地区的学生信息以6万余元的价格出售给陈利青,将4.5万多条嘉兴地区的学生信息以3500元的价格出售给刘亚、陈俊、周红云,将7200多条平湖地区的学生信息以1400元的价格出售,将2300多条平湖地区的学生信息以500元的价格出售,共计非法获利65400元。此外,刘亚、陈俊、周红云以3000元的价格向他人购买嘉兴地区学生信息2.5万余条。
【裁判结果】浙江省平湖市人民法院判决认为,被告人周滨城、陈利青、刘亚、陈俊、周红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以购买的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数量分别为193万余条、100万余条、7万余条、7万余条、7万余条,其行为均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综合考虑被告人自首、坦白等情节,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5名被告人有期徒刑1年11个月至7个月不等,并处相应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