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法治频道>>法治>>正文
交警抢开罚单,真相不能缺席
2016年11月16日 11时58分   新华网

新华网 韩家慧

交警抢开罚单,把作为公权力的执法权当做为部门个人谋利的工具,不仅损害了执法公信力,也会带来权利寻租、权利滥用、腐败等一系列问题。罚款创收、执法经济禁而不绝,在一些部门领域甚至成为高发区域,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

近日,南阳两名交警为抢开罚单发生争执的视频在网上热传,争执中出现“完成执法任务”、“如果开不来罚单回去就要挨骂”的话语。当地警方回应称,当事警员行为失当,言语粗俗,表述有误,引起了群众的误解,影响了警察形象。已对涉事警员停止执行职务,责令做出深刻检查。

以罚款为目的的执法会催生很多乱象,河南并非个例。此前在上海宝山、普陀两区交界地,一辆被弃置很久的面包车被两区交警共贴了14张罚单,市民质疑“为何争相贴单也不愿把车拖走?”如果执法者把罚款视作最终目的,将执法简单化为“执罚”,就容易滋生“执法经济”,甚至对其产生依赖,造成乱罚款、乱执法等监管乱象,必然减损公众对公权力部门的信任。

利益驱动是执法经济最主要最直接的动因。一些地方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给执法部门下达创收任务,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为完成创收任务和绩效考核不得不争相“执罚”。一些执法部门预算经费不足,日常办公开支得不到保障,只能靠自己创收也是执法经济产生的重要原因。

执法经济背离了执法为民的宗旨,为腐败提供了生存土壤。杜绝执法经济还需找到源头开药方。首先,要切断执法创收的利益关系链,构建完善的财政分配关系。执法机关的经费应由国家财政统一划拨并注意平衡各地区的工资,同时,必要的执法管理收费和罚没执行统一标准,由财税部门统一收支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其次,要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完善执法部门执法统一标准和规范,推动执法政务活动公开,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转变执法观念,完善群众监督制度。最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在执法部门中推行裁罚分离、收支分离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罚款用途去向,实行惩戒方式多样化,防止出现以罚代管或只罚不管现象。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