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图片>>视觉中国>>正文
保护贺兰山岩画 传承穿越万年的文化符码
2025年07月25日 10时01分   新华网

7月23日,工作人员在贺兰山岩画遗址区内进行2025年度岩画复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7月23日,工作人员在贺兰山岩画遗址区内进行2025年度岩画复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这是7月23日拍摄的贺兰山岩画景区内著名的标志性岩画“太阳神”(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这是7月23日在贺兰山岩画景区拍摄的岩画和红色标识点(无人机照片)。标识点方便游客找到岩画,可以随时粘贴,对石质和文物不会产生影响。(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7月23日,游客在贺兰山岩画景区游览(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贺兰山岩画记录了3000至10000年前当地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及多种图案和抽象符号,是反映我国北方先民生活状态的文化符码,为研究贺兰山地区远古时代乃至近现代生态环境和物质条件提供了珍贵资料。

2002年,宁夏正式成立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20多年来,管理处通过贺兰口岩画本体抢救性保护工程、贺兰口岩画区域测绘和本体数字化留存项目(一期)、贺兰山岩画载体(山体)坡面泥石流与危岩体抢险加固工程、安防监控系统和界桩围丝架设工程等措施,最大限度延长岩画“生命”,让穿越万年的文化符码继续散发魅力。

(责任编辑:蔡文斌)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