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图片>>视觉中国>>正文
让文化遗产融入百姓生活
2018年06月12日 12时01分   山西新闻网

太原鼓楼街帽儿巷古装展示秀。 本报记者 王媛 摄

今年6月9日是我国第13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2018年6月9日,是我国第13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我省文物文化单位组织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让文化遗产进一步融入百姓生活,让百姓感知文化遗产的魅力。

参观遗址,近距离探秘考古发掘现场

为展示山西最新考古成果,传播考古知识,激发社会公众关爱历史、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6月9日上午,山西省文物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博物院、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晋阳古城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公众开放日”活动,近百位公众一同走进晋阳古城,近距离感知考古的魅力。

晋阳古城是太原城市的基点,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源区晋源镇附近,遗址面积大致约20平方公里。正因如此,其发掘十几年来,备受广大公众的关注。晋阳古城从建城到废弃连续使用1500年,宋初的突然焚毁以及后期较少破坏,使其成为城市格局保存完整、文化遗存埋藏丰富的古代城市遗址,特别是唐五代时期的都城遗址,在中国都城遗址中独具特色。自2011年开始,为配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晋阳古城遗址的考古工作由此拉开序幕,本次开放的二号建筑基址是晋阳古城考古发掘的重大突破。

在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近百位公众了解到了晋阳古城的历史,当大家踏上这片土地后,顿觉有了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站在了古晋阳城,看风起云涌、沧桑变化。这,就是考古的魅力所在,能通过考古发掘的实物所证,来探究历史。此外,考古工作者还介绍了考古工作中的工作细节和操作流程,“瞧,这个就是洛阳铲,我们通常都是运用这个工具进行土地探测,凭借洛阳铲带上来的泥土附属物,来分析底层的年代和结构。”看着工作人员手中的洛阳铲,不少慕名而来的大学生朋友早就跃跃欲试了,他们使出全身的劲儿往地下打眼,可铲子却纹丝不动。“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却很难,考古工作挺不容易的。”来自山西大学的体验者们发出这样的感叹。看着五花八门的考古工具,领略着考古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不少人对考古有了全新的认知,“看了那么多的影视作品,以为考古是一件挺神奇的事情,没想到这么辛苦,要拿着小毛刷一层层地清理地里的文物,而且这样露天的工作环境也真是艰辛。”来自杏花岭区的红丽女士感慨道。

一番体验过后,近百位公众还有幸参观到了该遗址中出土的建筑构件,从瓦当,到空心砖,再到建筑上的造像,看着如此精美、繁杂的花纹,给人以美的享受,让大众直呼过瘾。

一眼千年,在光影间复现山西古建精神

6月9日上午,山西省文物局与上海博物馆联合主办、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山西省古建筑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共同承办的主题为“匠心 光影——山西古建筑摄影大赛展”在山西民俗博物院开幕。

山西古建筑现统计有28027处,数量居全国之最,并素以时代悠久、类型全面、内涵丰富、营造精巧而著称,是中国北方古建筑之缩影,是华夏精神文脉之传承。它们,总是吸引着八方来客,总是让今人不禁驻足,拿起手中的笔、镜头甚至工具,用文字、用画面、用影像、用模型,去记录、去模仿、去感悟、去传承。

本次展览从征集作品到展出历时7个月,征集作品千余份,作者来自北京、上海、山西、江苏、浙江等二十多个省市。经摄影、文物、古建专家共同遴选、评定,最终确定50幅优秀作品和92幅参展作品,在上海和太原两地展出。

本次展出的摄影作品内容涵盖广博,摄影角度多样。有白草口古长城、雁门关、杀虎口、旧广武城之边塞垂城;有云冈石窟、南禅寺、佛光寺、应县木塔、悬空寺之礼佛殿堂;也有平遥古城、王家大院、师家沟之明清古城古村;更有彩塑、壁画、藻井、斗拱、出檐、门柱之建筑局部。这些作品无一不透出山西古建筑的历史风貌和人文内涵,也传达出摄影者对古建筑的理解和热爱。

活态传承,鼓楼街帽儿巷见人见物见生活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的主题为“多彩非遗,美好生活”。围绕这一主题,山西省文化厅、山西工美集团在鼓楼街帽儿巷——食品文化一条街举办了丰富多彩的非遗展演活动。

这边锣鼓喧天引得群众一片叫好声、那边古装走秀吸引看客流连忘返。6月9日上午的太原市鼓楼街帽儿巷热闹非凡:锣鼓、唢呐、舞狮、社火、戏曲等民俗展演,剪纸、木偶皮影、瓷器砂器拉坯、山西三大漆器制作工艺展示等非遗活动全部都出现在这条街上,各类工美技艺的传承人拿出自己的绝活,让前来食品街的看客驻足欣赏并参与其中。

除了主会场的活动,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还在分会场举办了多种形式的非遗展演,在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举办夜读非遗活动,向公众宣传展示近年来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成果;组织群众在晋韵小剧场进行风筝、皮影、编织、DIY织布、灯笼、陶艺等非遗体验,让公众感知非遗在我身边、非遗让我的生活更美好。

此外,山西省工艺美术馆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传统大漆髹饰技艺创新创作人才培养研修班》于6月9日下午正式在平遥开班,与会学员通过集中培训、参观考察、实操训练、交流采风、创作实践、作品展示完成研修计划,为传统大漆髹饰技艺再添生力军。本报记者 王媛

(责任编辑:籍俊霞)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