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新闻图片>>正文
精控水肥赋能产业 智慧农业示范引领
忻府区“田间课堂”开讲
2025年08月28日 11时47分   忻州日报

农业专家在忻府区吕令村的杂粮种植基地为农户“传经送宝”。

当前,正值秋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与忻府区农业产业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察看水肥一体化在杂粮(含杂豆)等作物的应用情况,为提升杂粮(含杂豆)单产提供技术支撑。

在忻府区忻口镇吕令村的杂粮种植基地,连片的豆苗郁郁葱葱,豆荚挂满枝头,叶片随风舒展。一场别开生面的“田间课堂”正在此进行——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杂粮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陈喜明现场指导农户开展田间管理,并对实施水肥一体化的种粮大户邢勇作出关键提醒。

“专家上门服务加上新技术应用,让我对今年杂粮增产更有信心了。”邢勇笑容满面地说,“我今年种了20亩绿豆、20亩黄豆(红小豆)和50亩红芸豆,都是山西农大研究所育成的品种,农大专家经常来指导。目前进入高水肥期,今年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水肥精准调控,不仅提高了单产,还节省了大量人力。”他补充道,“去年普通农户亩产一般在200到300斤,我的地块预估可达到350斤。看目前这长势,后期不遇到严重自然灾害,今年亩产有望突破400斤。”

陈喜明在现场介绍:“忻州杂粮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忻府区作为忻州市农业先进技术示范的桥头堡,正实施杂粮(含杂豆)水肥一体化技术集成示范项目。该项目设立100亩核心区,旨在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忻州市各个县(市、区)。水肥一体化技术有助于杂粮杂豆出全苗、出齐苗、长壮苗,在生长期遭遇干旱时可及时补水补肥,实现水肥精准调控,将水肥利用率从传统的30%提高至70%左右。项目集成示范了导航精量播种、膜侧播种、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无人机植保防控及全程机械化等技术。经评估,预计每种作物秋收时单产可比对照田提高10%以上,每亩可节省人工4个、种子40%,实现节本增效15%以上。”

近年来,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迅速,应用范围已从棉花、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扩展至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每年推广应用面积超过3000万亩。忻州市作为山西省玉米主产区,该技术推广应用已具备一定基础,忻府区水平较高,但在杂豆等作物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今年,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在吕令村打造了100亩杂粮种植基地,并将其作为核心示范区,重点面向忻州各县(市、区)示范推广杂粮(含杂豆)水肥一体化技术。

农谚说:“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目前,杂粮生产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也是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高发期。陈喜明提出管理建议:有旱情地区应及时灌溉,强化肥料科学施用;汛期则需防范旱涝急转,强降雨后及时排涝。只有将每一项措施落到实处,才能确保今年杂粮(含杂豆)丰收。(记者张志远)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