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美乡村——铁炉窊村
盛夏7月,晨曦初露。59岁的张文兵早已在自家小院里忙碌起来,侍弄果圃、清扫鸡舍,忙得不可开交,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这不仅是张文兵最寻常的早晨,也是神池县东湖乡铁炉窊村家家户户的真实写照。谁能想到,仅仅一年前,许多村民的院落还堆满生锈农具和破旧瓦罐,如同荒废的“杂物场”。如今,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花木成畦,生机盎然——鸡心果树下跑着“隧道鸡”,菜畦间点缀着挂果的山楂树,昔日的“杂物场”蜕变成了增收的“聚宝盆”。
这一蝶变,始于一年前的夏天。“铁炉窊村是传统农业村,祖辈务农,这些年村民外出务工多,不少房前屋后的土地撂了荒,长了草。”村党支部书记李林军道出了初衷,“我们就琢磨,能不能发展庭院经济?既能带动增收,又能美化环境,一举两得!”他口中的庭院经济,即指农户利用住宅院落、房前屋后及村庄闲散空间,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小规模种养、乡村旅游等经营活动,参与市场经济、追求收益的一种经济形态。2023年,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新路径。

“隧道式”鸡舍
2024年,在村党支部的鼓励和支持下,张文兵成为了村里发展庭院经济的首批示范户。划分功能区、平整土地、铺设小道……他在自家院落精心栽下了23棵鸡心果树,更在果树荫下建起了“隧道式”鸡舍,配套养殖了15只海兰白蛋鸡,成功打造出一条“微田园”经济带。
“上午是果农,下午到田间,晚上还能捡鸡蛋。咱现在可是身兼数职呢!”清扫鸡舍的张文兵,乐呵呵地数着自己的“工作量”,“忙是忙点儿,可想着有钱赚,干活浑身都是劲儿!”
2024年以来,铁炉窊村积极整合资源,先后引进160万元资金,系统规划村民房前屋后的闲置地块。村里引导大家种植鸡心果树、山楂树、黄花菜、时令蔬菜等经济作物,鼓励大家发展特色养殖,推动“庭院经济”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成功探索出一条“方寸之地可生金”的振兴新路。如今,全村已有42户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共种植各类果树约1400株。丰产后,仅果树一项年预计可为全村新增收入约42万元,蛋鸡养殖预计每户年均可增收约4500元。
在盘活庭院的同时,铁炉窊村还积极探索村景融合、产业联动的发展模式,让方寸之地既生“金”又焕“美”。村里将闲置的老旧宅基地和空地统一规划,种植蔬菜、果树和花卉,不仅扮靓了村庄颜值,更吸引了游客前来观光采摘,为乡村增添了新活力。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在铁炉窊村,这不再是古诗里的意境,而是乡亲们用勤劳双手写就的田园诗篇。从“杂物场”到“聚宝盆”,从“撂荒地”到“花果院”,铁炉窊村的生动变迁,正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的鲜活缩影,也深刻诠释着新时代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足迹。(记者冯晓磊)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