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新闻图片>>正文
忻州安然应对暴雨天
2018年08月21日 10时50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刘 捷   张志远

城管工作人员在便民市场清淤 张志远 摄

门前大路瞬时雨水成河 网友提供

环卫工人雨中上演推车救援 曹建华 摄

环卫工人清淤疏通 曹建华 摄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对于雨季,古人在诗歌中如斯形容。到了如今,每年的这个时候,不仅南方的“梅雨季”

令人百转惆怅,就在北方我们居住的这座城市忻州,也在经受着雨水的浸漫、冲刷甚至是一年一度的大考。

8月13日下午,一场瓢泼大雨突降忻州城,都说这场雨来势太凶猛,让人猝不及防,朋友圈都是道路瞬间积水、人车被困、小区停电、电梯停运的消息,当然其中让人感动的不乏一幕幕交警、环卫工、消防员、市政建设者的温情出手……

近年来,忻州市在保护古城、建设新城的过程中,注重“地下城建”,大规模进行排水管网综合改造升级,用“工匠精神”打造地下管网,倾力构建海绵城市。

所谓“海绵城市”,简单来说就是城市像海绵一样有“弹性”,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缓解暴雨季节的内涝,雨水多了,还能蓄到“海绵”里,缺水了,挤挤“海绵”供水。最直接的目标,就是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最近忻州持续降雨,“海绵城市”有没有经受住暴雨的考验?地下管网建设、排水系统改造等这些“海绵宝宝”的强大功能能不能正常发挥?市民出行是否受到较大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在市区进行了实地走访。

13日傍晚暴雨过后,在长征西街的排水沿旁,可以听到雨水汇集的潺潺水声,大马路中央的积水已退,车辆在湿亮的柏油路面上驶过,偶尔溅起小小的水花。“这里不会积水,再下一天也没问题。”两位环卫工人正在路边清淤,他们负责这段路的清洁。长征街这条城区主干道是去年刚刚改建完成的,排水配套设施完备规范,每隔一段路沿,就会看到规格标准的十几个排水孔镶嵌其中,整个排水系统与地面保持垂直,更易于雨水畅流。难怪环卫工人对刚刚降临的暴雨毫不畏惧。

13日晚10时,在慕山路与利民西街十字路口西南的体育公园,雨后空气清新,纳凉人群悠闲惬意,似乎并没有因为刚降暴雨影响了夜晚的好心情。通往公园的道路上积水已清干,偶尔有一两处小水坑,但不深,踮起脚尖就能过去。踏上400多米的环形塑胶健身步道,感觉脚下柔软舒服,可以轻松行走,雨后的“最美跑道”依然很美。

“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城市防汛应急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的地下管网建设。忻州市连续7年“大干城建”,无论是新建道路还是改造道路,都将地下管网建设纳入道路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分步推进。在地下排水工程实施雨污分流的同时,优先整合各类管线,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实现一步到位。让人惊喜的是,一些新建小区的道路排水沟也融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正是这些城市单元成为吸纳雨水的一部分,大大降低了雨水对下水管网的压力。

就在8月13日下午,忻州市区迎来近几年的最强降雨。据忻州市气象局的数据统计,市区15时至18时3个小时累计降雨量达到82.9毫米,其中,17时至18时1个小时累计降雨量达到59.8毫米。

“由于暴雨来势猛、雨量大,地势低洼、未进行道路改造的部分路段是市区积水点形成的主要原因。”市住建局总工程师宿建午告诉记者。在雁门大道与新建路交叉路口,路上的积水依然漫过了两边的马路道牙,草坪里也储满了雨水。一些停车场、商场门前等与我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地方,选用的建材透水、防滑性能不够理想,遇上大暴雨很容易形成积水坑,对通行造成不便。

面对如此强大的暴风雨,记者既看到众人排水清淤的感人画面,也感受到种种雨中情。无论在哪条街巷,身着橘红色工作服的环卫工人是最亮点,他们冒雨用铁锹或扫帚清理下水道口。还有交警、城管和消防员恪尽职守、全力以赴,构成了雨中最美的一道风景线。记者注意到,在暴雨过后1个多小时,市区主干道排水口通畅,路面基本已没有积水,经过修建、改造的道路经受住了强降雨的考验。

据统计,5年时间忻州市区共新建污水管网276公里,雨水管网222公里。市内主干、支干及管道全部实施雨水、污水分流,而且畅通无阻,污水在污水厂处理后直接用于云中河景区树木花草浇灌。所有的雨水都是经过排水系统直接排入云中河,用于浇灌农田。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